友情链接
首页 » 学团工作 » 就业指导 » 阅读正文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课教材(第二讲 求职择业的准备)
学工办 发表于: 2009-10-27 00:00  点击:

导 言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及其综合素质如何将决定他在求职择业时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一个人的知识层次越高,其择业的自由度就越大,取得的岗位层次也就越高。相反,一个人的知识层次越低,其择业的自由度越小,取得的职业岗位层次越低。从现实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来看,博士学位知识层次几乎可以涵盖所有职业需求和岗位层次。并且在同一知识层次中,综合素质(知识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实践素质、心理素质)是职业对求职者的主要要求。求职择业的准备是漫长的,尤其是想要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更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汗水。求职择业的过程从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并且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始终。因此,大学生应自觉地把大学生活同求职择业乃至将来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好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第一节 求职择业的知识准备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认识和经验总结。它反映着客观世界各个领域物质运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争取自由的有力武器。但是在当今社会,各种知识浩如烟海,各门学科交叉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个人想要百事皆通,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而现代职业岗位要求的求职者是:他们拥有较高的知识程度,并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所选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的知识科学地组合以形成合理的结构。也就是说,现代职业岗位要求的求职者是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那么,什么是合理的知识结构呢?让我们来看下面的第一个问题。

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合理构成,它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信息系统。

(二)合理知识结构的特点

从合理知识结构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信息系统。由此,合理知识结构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序性:作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必然有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外围几个不同的层次。从低到高是指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的延伸,要求知识的积累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中心到外围时,指在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将那些对实现目标有决定意义的知识放在中心位置起主导作用,并让一切相关的知识在整个结构中占有相应位置,由此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2. 整体性:现代科学发展趋势显示出知识结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它要求知识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无论多么复杂,其结构不应是各个部分的简单堆积,而应是多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而能够在整体上发挥出最优化的功能。

3. 可调性:人们的知识结构应是动态的、可变的、能够根据需要经常进行调整,以保持最佳状态。合理的知识结构本身应该有一种转换能力,它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客观世界和实际需要,从一个目标转向另一个目标而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充实和调整。

(三)合理知识结构的内涵:

1.基础知识:数学(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物理学(力学、热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化学、外语、计算机知识、人文知识(哲学、文学、艺术、文化、伦理道德)、历史学、地理学、汉语及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知识:指大学生各自所学专业的知识,是大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一技之长,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直接显示体。

3.复合知识: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针对目前高教界存在的“专才”教育的缺陷而言的。如文科增设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理科增设大学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复合知识的重要性,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知识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合知识的学习。

(四)知识结构的几种模式

1.宝塔型知识结构

2.网络型知识结构

3.帷幕型知识结构

二、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已经了解合理知识结构的内容,但是无论是建立什么类型的知识结构,归根到底要适应职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要求。

1.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共性要求

(1)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知识的大树的躯干,是知识结构的根基。大学毕业生无论选择何种职业,也不管要向哪个专业方向上发展,都少不了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上已不可能再是从一而终,职业岗位随时变动的情况不可避免。要适应变化,必须靠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

(2)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所谓广博精深,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范围的深入研究,对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等都要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专业邻近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和熟悉,善于将其专业领域与其它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

(3)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现代各类职业都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强”。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一门外语和使用计算机。此外,毕业生如能掌握一技之长,诸如:书法、绘画、文体、驾驶、公关等也将增加其求职的成功率。

以上三点,其实在我们每年的用人信息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许多单位在用人方面都会提出相同的要求:学生学习好、文笔好、外语好、计算机操作能力强作等等。这反映了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学习好”就是要求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文笔好、外语好”就是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就是要求有一定的新知识储备。

顺便谈一点职业对求职者非知识结构的共性要求,这一点也是不合理的共性要求,是应该反对的共性要求。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们应该知道这个不合理的共性要求是什么?是性别要求。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用人条件上几乎千篇一律地要求是男生,这是我们应该反对的。

2.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知识结构的特殊要求

(1)管理类职业的要求

该类型职业包括国民经济管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财政管理、外贸管理、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此类职业者在其知识结构上具备上述共性要求外,还必须很好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基本的法律,还应了解税务、工商、外贸的管理知识。

(2)工程类职业的要求

该类职业的范围包括各行业中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的职位。它要求就业者在知识结构上应具备: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具有较新的现代专业理论,熟练地掌握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术知识及一定的管理知识。

(3)科研类职业的要求

该类职业主要指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情报研究、学科应用技术研究等职业。该类职业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是:具有丰富、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严谨和科学研究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研究中,掌握大量的本专业的当代研究的前沿信息,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种实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4)教育类职业的要求

该类职业包括大学教师、中学教师以及各类职业教育教师、干部培训教师等。要求求职择业者具备的知识结构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和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近的新兴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情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达到真正的“博学”。



第二节 求职择业的能力准备

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竞争说到底是知识与能力的竞争。大学毕业生无疑是具有了相当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在同等学力的毕业生中,多一种外语能力或多一种计算机能力、多一种写作能力或多一种公关能力,都会引起招聘单位的特殊兴趣。因此,用人单位最感兴趣的毕业生是既拥有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多种较强的社会能力。一般来说,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对其毕业生有着不同的能力要求,但无论什么专业的毕业生要顺利就业,并尽快有所成就,都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能力。

一、 一、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思维能力是人的能力结构的核心,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的思维方式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大学生应当重视培养自己科学的思维方式。

1.科学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一般来说,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理性思维的特征。而错误的思维方式和非正常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现实中最典型的两种非正常思维方式是固执己见型和幼稚可笑型两种。固执己见型思维方式表现为遇事总是从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经验出发。以为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最真理的。不听从别人劝导,偏执、钻牛角尖。幼稚可笑型思维方式又叫鸵鸟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总以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很巧妙、很聪明,但是在别人看来其做法很幼稚、很可笑。例如:某学院学生孙某的父亲和该学院张院长相识。学生孙某为了让辅导员知道其与张院长的关系,多次故意到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闲逛。当辅导员问孙某是不是有什么事,他总是说:“没什么事,就是去看了看张院长。”孙某自以为他做的很巧妙,也很聪明。但我们一看这种做法是多么幼稚可笑。无论固执己见型思维方式还是幼稚可笑型思维方式的人,有时会为班级、为同学或为单位、为同事做不少工作,但是永远不会为同学或同事承认。在学校不能和同学相处好关系,在单位不能和同事相处好关系,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通过上述的学习,如果我们同学中的确有上述行为的同学,一定要从自身查找原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向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变。

2.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1)加强哲学的学习

理性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哲学为人们提供方法,启迪智慧。大学生经过高等教育,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要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必须加强哲学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揭示了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素养,对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2)积累丰富的知识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敏捷思维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丰富,他的思路就会越广、越深,思维的成果就可以越完全、越准确。因此,大学生要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充分利用人类积累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奠定扎实雄厚的知识基础。

(3)独立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是指对每一个问题从头到尾,由理论到实践都经过自己的头脑,关键是“独立”两个字。要 “专于学而勤于思”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推导,善于论证。

(4)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善于随时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思维方法上的经验教训,是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地总结在思维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可以使人不断地完善自己,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5)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我们知道,哲学使人思辨,逻辑使人严密,数学使人聪慧,体育使人健康果敢,而艺术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气质,而且使人们思维更加丰富多彩。美国曾对1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过调查,发现99%以上的人是音乐或美术爱好者。我国科学家钱学森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是科学的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后科学。”

(二)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或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要求准确、鲜明、生动。2002年吉林省就业中心负责同志将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为五大缺陷:其中大学毕业生的表达能力欠缺是其中之一。也有人对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表达能力的现状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各类大学毕业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的占12.3%,而有70.4%的大学毕业生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因此,加强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

(三)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也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它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关键,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小潘是某学院毕业班的学生,毕业前被某市法院面试通过,但法院要求小潘在法院实习一段时期后决定最后是否录取。小潘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平时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实习期间的一件小事使他失去了被单位最后录取的机会。一天,审判员要求小潘用一个既高又大的瓶子向一张大桌中间放置的墨盒中倒墨,结果小潘不但没有将墨汁倒入墨盒中,而且墨汁倒了一桌面。其实,只要小潘将墨盒拿起来放置在桌边上,就很容易将墨汁倒入墨盒而不是倒向桌面。由于小潘不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连这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最后法院未录取他。简单的事例说明,大学生一定要培养动手能力,要多参加学校活动,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参加社团活动。

(四)适应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无法设想一个不能接纳社会的人能够改造社会。大学毕业生在跨出校门之前大都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远大抱负,但他们真正在生活的激流中奋勇前进时,往往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尽如人意,发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适应。大学生在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同时,适应社会的意识较弱,适应能力不够。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人们的职责与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大学毕业生只有注意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并不是希望同学们一味顺从和接收非正义的东西并与之同流合污。而是要求毕业生在社会生活中区分正义与非正义、主流与非主流。适应正义的、主流的、自然的社会潮流。近几年来,我国海关、边防、公安部门大批量招收高校应届毕业生。国家就是希望通过招收应届毕业生来改变海关、边防、公安部门的行业风气。如果你有幸来到这些部门工作的话,一定要适应行业或部门中正义的、主流的、国家和社会倡导的东西,反对非正义、非主流的东西,以现代大学生的胸怀、热情、气魄改变部门和行业风气。

(五)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能否正确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的效能、心理的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功。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经过大量调查得出这样结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一方面要靠他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现代成功学认为,一个成功的人是40%的智商和60%的情商,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情商的主要体现。因此,大学毕业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自信而不自以为是,谦虚而不自卑。

(六)组织管理能力

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组织管理能力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其他专业人员也应具备。近年来,毕业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看中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七)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它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多方面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八)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就是对未来行为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人的一生往往会碰到各种需要自己当机立断、痛下决心来决断的事情。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何去何从,最终要靠自己拿主意。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种问题以及他们的变化进展都需要自己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处理。因此,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培养实践能力中应注意做到三个结合

1.要把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加强品德修养结合起来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做到:一要积极大胆参与。二要诚实守信。三要平等待人。关键的问题就是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无论你其他条件多么优越,也是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谊,真正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没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在学校,你就不会有良好的同学关系,在单位你就不会有良好的同事关系,也不可能有良好上下级关系。常言道:30岁之前比人品,30—40岁比投入,40—50岁比经验,50岁之后比身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你将在人生竞争的第一个阶段被淘汰。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加强品德修养。

2.要把培养创新能力与提倡怀疑与批判精神结合起来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十六大”提出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江泽民同志要求理论界、学术界多一些原创性的东西。创新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提倡培养创新,必须提倡怀疑与批判。只有怀疑与批判,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不轻信,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

3.要把培养基本能力与理解基本能力结合起来

要培养基本能力,必须在充分理解八项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我们提出的八项能力有其生理次序和社会作用。从最基本的思维(思想)到最复杂的决策(综合)、从被动到主动。因此,我们将前五项能力(思维、表达、动手、适应、交往)定性为被动性能力(也叫适应能力),后三项能力(组织管理、创新、决策)定性为主动性能力(也叫改造能力)。被动性能力是基础,只有在充分发挥被动性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行使主动性能力。也就是说,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改造社会。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以后,想全面展示和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心情非常迫切,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八项能力,在未充分发挥与展示自己适应性能力的条件下,急于展示自己改造性能力,往往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小董是化工学院的毕业生,第一次就业单位是某市纤维厂,刚上班不久,小董为了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向厂长提出,自己有能力担任副厂长并负责纤维厂技术改造。第二天,小董就被通知解聘了。其实,小董的一些创造性想法并不一定是错误的,错误就在于他在没有被别人了解,没有被别人信任,没有在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适应性能力的基础上就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要想发挥主动性能力,必须先学会发挥被动性能力,积蓄力量。要想改造社会,必须先适应社会。



第三节 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


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以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才。那么,大学毕业生应有那些心理准备呢?

一、求职择业应有的心理准备

(一)竞争的心理准备

竞争是市场的本质。竞争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人类进步的内在动力。人们往往是在竞争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成就感,也在竞争中获得了自己的位置。竞争是社会运作的一种基本的方式,与世无争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的。每个人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都要参与到竞争中去。只有在竞争中占上游,或者在竞争中被甩下的区别,没有逃避竞争的可能。竞争本身就是生存的方式。竞争的实质在于促进变化和进取,而竞争的基础则是有意识的准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合作与宽容的心理准备

人可以自主地活着,但不能自己活着。社会需要合作,社会是在人们之间的合作中发展的。美国科学家、史学家朱克曾做过统计,1901——1975年,全世界获诺贝尔奖286人,其中185人是和别人合作共同研究的。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研究已成为科研的重要方式。但是,合作必须是在宽容的基础上进行,没有宽容就没有合作。一个人人宽容的集体是不能不团结的,一个有矛盾的寝室肯定缺少的是宽容。宽容让人尊敬、宽容让人亲近、宽容让人欣赏。要宽容他人的错误、宽容他人的缺点、宽容他人的不足,“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一个合作与宽容的社会是美好的社会。

(三)挫折的心理准备

人的生活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既有阳光大道,也有羊肠小道,遇到挫折是正常的,能否正确对待挫折,能否忍受挫折,是人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1.要正视挫折

大学生活有其顺利的一面,但也会遇到诸如考试失败、被人嫉妒或压制、经济拮据、发生疾病、家庭不幸、失恋等挫折,大学生要客观地看待这些现象。如果遇到,要泰然处之。

2.要战胜或适应挫折

遇到挫折,要冷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战胜它。如果主客观差距太大,虽经努力,也无法战胜,就要接收它,适应它,或者另辟蹊径,以便在战。

3.要多经受挫折的磨炼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是在“众星捧月”中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所以,大学生要多经受挫折的磨练,利用各种机会,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在社会实践中增加受挫折经验,提高忍受挫折的能力。

(四)长远发展的心理准备

长远发展的心理表现为对社会形势的理性认识,只有了解社会才能放眼未来,也只有了解形势,才能不骄不躁。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问题是你选择的哪条路更接近你的理想,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要有未来意识,把握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我国刚搞开放,公司、外贸效益明显,当时流传“三窝”的说法,即“公司外贸是金窝,机关单位是银窝,学校事业是草窝”。还流传“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因此,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感叹,虽然改革开放了,但臭老九还是臭老九。但是,从现在择业的情况来看,高校和事业单位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热点。

二、求职择业过程中几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一)期望过高

我国现行的就业制度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不等于完全的自由选择,有些同学认为就业就应该是自由选择,想去哪里去哪里。他们不知道就业制度的改革要和劳动人事制度、招生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配套进行的,而且即使这个过程已经完成了,也不能就是自由选择,还要有优胜劣汰,还要经得起用人单位的选择。

有的同学在择业中面对学校提供的择业信息无一中意,迟迟不作选择,造成信息利用率低,还有的同学择业多变,今天满意的职业明天就不满意了。更有较多的同学认为热门行业才是好职业,殊不知热门意味着最激烈的竞争,今天最热门的职业也是明天淘汰率最高的职业。

期望值太高是很多同学在就业过程中总是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职业的问题所在。期望值太高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对自己的估计值太高,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客观地看待形势,客观地进行选择。

(二)攀比心理

择业过程中常常存在一种攀比心理,毕业生往往以谁去了知名度高、效益高的单位,谁去了大城市或高层次部门来作为自己价值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学习成绩稍好一点更是在心理上有“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结果,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择业时的各种综合因素。结果延误了战机,影响了就业。正视社会、正视自身。

大学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地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即社会允许你做什么。

(三)盲从心理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其实这很难界定。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小单位有小单位的优点;机关稳定,外企风险,基层有机会。这都要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来分析,不要随波逐流。而在现实中总有些同学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结果,忽视了自己的特长,放弃了自身的优点,失去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机会。

(四)实惠心理

“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边远地区一套房。”是这些年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一种思潮。虽然在客观上沿海城市的待遇高,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专业都适合在沿海和大城市发展,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也是同学们建功立业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择业时以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能力的发挥为重,更要以国家的需要为重。

在招聘会上,有些同学说不上三句话就问“能给多少钱,工资多少,奖金多少,能不能分配住房”这是一种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要知道用人单位选才首先要看你能为单位做什么,而不是你想得到什么,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些同学眼睛只盯在外资、金融、保险、电信类企业,错过许多很好的机会。同学们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两个定性。即主体定性和客体定性。主体定性就是分析自己到底适合于哪种职业。而客体定性就是分析适合自己的职业的发展前景,动态的把握职业的发展方向。而在主体定性中,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即兴趣原则。因为工作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工作并不是毫无感情的,它对一个人来说决不仅是供吃供喝,实际上它又是一个人生活幸福快乐的隐形伴侣。

(五)不正当竞争心理

有些同学认为求职的竞争不是自身素质的竞争,而是关系的竞争,看谁的关系硬,看谁的关系起作用。不将立足点放在自身努力上,而是寻情钻眼、找关系、托门子,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重礼相送,打匿名电话,写匿名信,不择手段,使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受到了损害。

也有的同学遇到挫折就认为是不正当竞争所致。不从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地找理由逃避现实。实际上,人们愿望中的“绝对公平”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抱怨于现实无益,只是一种消极对待的方法。我们应该相信一时的“不公平”不代表一世的不公正,只要我们为机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不害怕没有机会。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说今天的挫折不是明天的财富呢?

(六)宿命心理

这是一种计划体制下的择业观,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其实,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的良性机制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人才交流,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毕业生就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实践,也只有在不断的积累中,毕业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职业者。才能重新认识自己,重新为自己定位,确立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七)求稳心理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有单位可靠、保险、稳定。其实可靠不可靠、保险不保险、稳定不稳定。决不是单位所有制性质决定的,而是看其能否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否有发展,实际上,不少非国有单位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在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势头。既是对国有经济的有效补充,又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到这类单位工作,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国有单位也充满了竞争,不适应工作岗位的人,也是会被“炒鱿鱼”。

简单地说,大学生就业应该:正视现实、审时度势;了解自我、脚踏实地;目标明确、坚持理想;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峰回路转,捷报频传!

三、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调整方式

心理障碍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者倾向,它是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心理障碍表现十分复杂,程度亦有轻重之分。毕业生择业是人生的重要抉择,常常引起一些轻度的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的表现:

1.焦虑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引起毕业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是否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特长且环境优越的单位;用人单位是否能选中自己;屡屡被用人单位拒绝怎么办?自己看中的单位,父母、恋人不同意怎么办?尤其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成绩不佳,或是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有些同学在屡遭挫折之后,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一提就业就心理紧张。

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焦躁。急着要找单位,急着签约,急着办各种手续。尤其是在规定时间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躁,甚至表现为缺乏自我控制,在对用人单位信息掌握较少或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常常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2.自卑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这种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的大学生、部分女大学生以及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在择业的过程中过低地估价自己,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甚至悲观失望,精神不振。

3.怯懦

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多见于一些女大学生和性格内向或抑郁气质类型的大学生。表现为在面试的时候语无伦次、张口结舌、支支吾吾、答非所问,从而影响了面视的效果,进而影响择业。

4.孤傲

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自己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哪个用人单位录用了自己是其荣幸。看不起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一旦有了这些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了极大的反差。最终可能颗粒无收。

5.冷漠

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表现为受到挫折后,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甚至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听天由命。

6.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毕业前,一些大学生因某些主体需要不能满足或强度较大的挫折感,加之平日缺乏应有的品德与个人修养,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常见的有逃课、损坏东西、对抗、报复、迁怒于人、拒绝交往、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嗜烟、嗜酒等。问题行为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学生顺利择业,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违纪与违法。

7.生理化症状(择业综合症)

生理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毕业前的大学生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挫折体验多,加之一部分大学生性格上本来就不十分健全,因此容易导致头痛、头昏、血压不正常、消化紊乱、背痛、肌肉酸痛、口干、心慌、睡眠障碍等生理化症状。

(二)心理调试方法

1.转化法

有些时候,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中去。如学习一种新的技能,参加有兴趣的活动,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保护自己。

2.宣泄法

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宣泄情绪。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

3.安慰法(阿Q精神胜利法)

人不可能事事皆顺心,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4.松弛法

在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冲突、入睡困难、血压增加、头痛等身体症状时,可以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放松练习。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身体上放松的方法,可以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

5.沟通法

当你对择业感到茫然时,也可找老师、同学、亲友沟通,说出你的一些想法,让他们谈谈他们的建议和看法。



第四节:求职择业的材料准备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来确定就业去向。“双向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认可的过程。作为毕业生来讲,就是在了解认识对方的同时,让用人单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选择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正确展示自己。而材料展示是自我推销的最有效形式。

一、求职材料的基本作用

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人都渴望有一份好的工作,但寻求好工作的过程也是很曲折的,充满竞争的。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市场的需要为标准,以能够进入市场为目标,“酒香也怕巷子深”了。对于你们这些即将步入就业市场,接受用人单位挑选的大学毕业生来讲,“如何推销自己”,是必须要在参加市场竞争之前解决的问题。

现在,我们身处的时代,是新世纪的信息时代,人们交流沟通的手段与途径很现代也很快捷,同学们可能从已毕业的学兄学姐那里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自我推销的方式。所以,今天向大家概括地介绍一下自我推销的基本方式。自我推销一般都要经过自荐、笔试、面试几个阶段。从以往的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出自我推销的关键是面试,自我推荐的基础是自荐。所以说,适当的自荐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是否能够获得参加面试的机会。但是,现实情况是老师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同学被推荐,所以,如果有老师的推荐,再有说服力很强,真实具体的自荐书面材料,更会增加你求职成功的可能性。换一个角度说,毕业生的书面资料也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用人单位可以了解毕业生的经历、能力、品性、特长,进而决定进一步考核计划,毕业生择业求职书面材料的基本作用就在这两方面。所以,能够撰写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书面资料是赢得主动、踏向求职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二、书面自荐材料的组成

自荐书面材料包含:就业推荐表、简历、自荐信以及辅助材料。就业推荐表体现了学校对自己的认可,个人简历主要说明自己过去的经历,自荐信主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辅助材料强调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自己的能力。缺了任何一个方面,求职材料都不够完整。如果你所修的专业在社会上不是人人都熟知的,可以附上一份本专业介绍。

三、求职择业材料准备的原则

通过求职择业材料的书面材料,能够充分显示你对求职的态度,是积极、认真的,还是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也能反映你所具备的能力,也体现你所在的学校对你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认可。这么重要的材料,就不能随心所欲没有原则要求。

因此,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如果你无原则地自夸、自编、凭空臆造不合规范,就只能说明你作风浮躁、急功近利,而势必会影响你的择业、求职效果。因此,根据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不同要求,同学们的求职择业材料准备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求职材料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全面总结和反映,在内容上必须真实,切忌为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而弄虚作假。小张是农民的儿子,平时生活俭朴,作风踏实。而用人单位就想选择一位这样的毕业生。但是当用人单位看到小张求职材料中父母一栏中未填写时,问小张是不是父母去世了。但小张未写的原因是他认为写父母是农民害怕别人歧视他。本来小张是农民的儿子对于该单位是优势,但他却理解为劣势,同时,小张也因为材料中的不真实而失去了该单位。

(二)规范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确立,是对毕业生所有文字材料的基本要求,求职择业材料,可以说是对同学自己大学生活的一个全面总结,在材料中既要全面反映自身的基本情况,例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生源地、学习成绩等等,又要反映自身优势、特长、爱好;不仅要突出自己的优点、成绩,也要说明自身存在的缺点;不仅要说明自己对用人单位职位感兴趣的原因,还要表达自己努力工作的决心。求职材料不仅格式规范,而且填写术语要规范。例如在健康状况一档,一般应填写“健康”。而不能填写优秀、良好、一般、健壮等等。

(三)富有个性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是要求求职者的材料要体现求职者的个性,不能“一面”,更不能“张冠李戴”,而且,由于不同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不尽相同,求职材料的准备也应根据不同的单位有所差异。

(四)突出重点原则

求职材料必须讲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要让想了解你的人能很快地、明确地看到你的基本情况。有些同学的求职材料做工精巧,设计美观,但就是没有突出重点,前面很多页全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如学校简介、院系简介、人生格言等等。有些用人单位如果投材料的人比较多,这样的求职材料一般不会去看。这会影响你的求职成功率。

(五)全面展示原则

一个好的求职材料是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还可以全面展示自己。我们认为,一个全面的材料至少应包括几方面内容:封面(写有姓名和联系电话)、照片、个人简历、求职信、推荐表、成绩单、外语等级证书复印件、技能证书复印证(计算机、驾照等)、获奖证书复印件(复印件要在高校盖章有效)。

(六)设计美观、杜绝错误原则

准备求职材料的目的之一是吸引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注意力或者让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感兴趣。因此,求职择业材料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来讲,求职择业材料,无论是文字的,还是表格的,都应采用A4复印纸,打印或复印,复印件不要放大或缩小。并进行必要的版面设计。

学习理、工、农、医等各专业的毕业生,求职材料的版面要讲究自然、朴实、理性、洁净的风格;学习文学、艺术、信息、软件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求职材料要富有创意。同时,所有的材料要杜绝一切错误,无论是语法上的、文字上的、用词上的、标点符号还是打印错误。

四、自荐材料准备的实践指导

前面几个问题,为同学们说明了求职择业材料的作用和准备原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具体材料准备的方法。

(一)《毕业生推荐表》的准备

《毕业生推荐表》是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填写的并附有学院及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意见(鉴定、评价)的书面推荐表格。该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毕业生本人的情况介绍,二是毕业生所在院系的推荐意见,三是毕业生所在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

一般来讲,这个表格是学校正式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书面材料,因此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用人单位往往对该表比较重视,在录取毕业生之前要先见到该表原件。

《毕业生推荐表》要求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毕业生在填写时要认真,字迹要工整、清晰、整洁。正式填写之前最好打草稿,以免填错了,涂改起来很麻烦。因为学校发给毕业生的正式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所以毕业生自己要多复印几份,以备在双向选择时与其他材料一起送给有关用人单位,只有当用人单位决定录取你且愿意去时,才能将盖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公章的推荐表送给单位。

(二)简历的编写和制作

简历,顾名思义,就是反映一个人或者在这里说就是求职者的简要经历,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经历、成绩的概括集锦。它给阅读者的信息量是全面而集中的。从个人简历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在业绩、能力、性格、经验方面的综合表现。在求职择业时,它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决定是否录用应聘者的主要依据。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都是通过简历了解对毕业生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兴趣、特长等,留下一个初步印象。从而才有可能决定求职者能否参加进一步的面试。

一份成功的简历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身体状况(身高、体重、视力等)、生源地(参加高考时的地点)、家庭所在地、兴趣、爱好、性格、住址、联系方式等;受教育情况(以时间的倒序,从现在往前写,要写明就读学校、所学专业、学位);主要社会工作(本人担当的社会工作、及主要经历);获得荣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等方面);在校期间担任职务及组织活动情况(介绍自己担任的职务及组织参与的活动,及活动效果);参加社会实践及实习情况(写明参加社会实践及实习的时间、地点及效果);本人特长(写明中文写作、计算机、外语、艺术、文体等方面的能力)。

了解了简历书写格式及主要内容之后,同学们就可以着手编制简历了。个人简历A4纸一面即可。文字要简洁精炼、表达要适度,要富有个性。简历的格式应便于阅读,有吸引力,如果有需要特别引人注意的可加着重号。通常习惯将求职者的照片(小二寸证明像)贴在简历的右上角。

(三)自荐信的编写和制作

求职信是针对特定的用人单位写的。求职信要集中突出个人的特征与求职意向,书写要清晰、简明,态度要诚恳,用语要得当并能打动招聘人的心。求职信由称呼语、正文、结尾、落款四部分组成。

信的开头,要写明收信人的称呼。对于不甚明确的单位,可写成“人事处负责同志”、“尊敬的领导同志”、“尊敬的某某公司领导”等等;对于明确了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应写出负责人的职务、职称,如“尊敬的某教授”、“尊敬的某处长”、“尊敬的某经理”等等。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书写,以示尊重和有礼貌。称呼之后用冒号,然后,另起一行,写上问候语“您好”,接着写正文。

正文是求职信的主体部分。应写清楚以下几方面内容:个人基本情况,如姓名、就读学校、专业名称、何时毕业等;个人所具备的条件,这是求职信的核心。要谈谈自己对从事此工作感兴趣的原因,愿意到该单位工作的愿望和自己具备的资格。

求职信的结尾可提醒用人单位希望得到他们的回复或回电,或希望能有面试的机会。如“希望得到你的回音”、“盼复”等。附联系地址、邮编、电话。通常结束语结束后面应写表示祝愿或敬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发展”等等。

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应写在结尾祝词的下一行的右后方,与正文的边界线或稿纸的边界线空出两个字或两个格的距离。若有附件,可在信的左下角注明。例如“附1:个人简历”“附2:成绩单”等等。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求职自荐信的基本写法。但是要依靠自荐材料,取得自己满意的求职效果达到就业目的,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态度诚恳,措辞得当。用语委婉而不隐晦,恭敬而不拍马、自信而不自大;

②着眼现实、有针对性。动笔之前最好对单位的情况有所了解,以免脱离实际说外行话;

③实事求是、言之有物。自己的优点要突出,缺点也不要隐瞒,千万不要夸夸其谈,弄虚作假。

④富有个性,不落俗套。

⑤言简意赅,字迹工整。

同学们在写求职自荐信时,掌握了基本技巧,再注意了以上五个方面,就会得到自己满意的求职效果。否则,那种内容空泛,流水账式的求职信,言不及义,词藻堆砌式的自荐书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

(四)其它求职择业材料的准备

个人简历、自荐信、推荐表都是求职择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字材料。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能够体现自己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优势的“硬件”材料,它包括:

(1)成绩单位:由教务部门出具。

(2)外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3)计算机等级证复印件。

(4)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

(5)各类技能证书(如驾驶证等)复印件。

(6)推荐信。推荐信是辅导员或相关领导、老师、亲友对你的评价,也是比较权威、可信的。如果是他们介绍你到某单位应聘求职,最好带上推荐信。因为这是组织对你的评价,用人单位一般来说是比较重视的。

(7)公开发表的论文或文章原件及取得的成果等。

求职择业的准备这一讲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有错误的地方,真诚地希望同学们提出批评和建议。求职择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我希望并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满意的工作。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7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61 电话:0431-88502382  E-mail:bianjiang@j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