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9日上午,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在地质宫
208召开野外工作教师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包括学院的全体领导班子,元旦以来参与云南文山州找水、河南省桐柏县吊舱式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系统试飞和河南洛阳采空区地震勘查等野外实验的教师队伍。
林君院长简要回顾了学院从2011年国庆节以来野外实验队伍到黑龙江七台河、西藏阿里、辽宁绥中、陕西榆林、江苏张家港、吉林松原、江苏南京、云南文山、河南桐柏、河南洛阳、以及烧锅镇和农安哈拉海进行野外实验情况,并介绍了在座谈会进行的同时一支实验队伍还在烧锅镇进行仪器的野外测试。
李振峰和林婷婷老师介绍了2011年12月27日到2012年1月7日“核磁共振”和“高密度”项目组一行6人(其中3位女教师),携带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找水仪及高密度电阻率测量仪器到云南文山州丘北县树皮彝族乡大马恒村开展红层与喀斯特地貌下地下水勘测工作情况。介绍了村子里没有一口水井,老百姓靠挖坑收集降水来维持生活用水的严重缺水状况,课题组围绕“西南复杂地貌地下水探查方法技术与试验研究”项目实验,采用核磁共振与高密度电阻率测量进行了一周的联合测量,克服艰苦环境和高原山区气候等因素造成的困难,顺利找到构造断层的走向和裂隙水可能的存在位置,基本确定水源地两处。
于生宝、周逢道和王言章老师介绍了2011年12月29日到2012年1月16日学院与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合作的国家863重大项目“时间域吊舱式直升机电磁勘探系统开发集成”课题在河南省桐柏县试飞情况。先期王言章副教授、任广群老师、王世隆博士带领4名研究生奔赴河南省桐柏县,进行地面联调及地面瞬变电磁探测,之后于生宝教授、周逢道副教授赶赴现场进行最后的地面及直升机联调,2012年1月6日上午10点28分,载着我国第一套吊舱式航空时间域电磁探测系统的直升机缓缓升空,飞向测区,经过约50分钟的试验飞行,安全返航,稳稳地降落在机场指定位置,回收到第一手航空时间域电磁探测数据,首次航行取得圆满成功,然后嵇艳鞠和朱凯光两位女教授赶赴现场协助进行数据处理,整个野外实验工作就是处理接受到的数据,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系统进行改进,克服天气影响,寻觅合适的时机再飞行的循环工作状态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克服了重重困难,王言章老师4岁的孩子在家突发肺炎住院,孩子晚上发高烧在医院打电话给爸爸,想念爸爸希望爸爸能早点回家,可是王老师考虑到实验任务的需要,决定继续留下来完成试飞工作,将孩子托付给妻子和同事照顾;由于飞行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数据,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改进与测试,每次数据处理工作都是处理到次日的凌晨4点,6点中课题组就开始讨论数据,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春节过后,课题组还将回到实验基地继续进行飞行实验。
陈祖斌和段清明老师介绍了2012年1月11日到18日一行9人到河南洛阳洛钼集团下属矿山公司对采空区调查工作的情况。原来矿区主要通过间隔50米打钻的方式来勘测采空区,为提高采空区调查工作效率,压缩施工成本,降低50米钻孔间隔内采空区漏报的可能性,经我院“地震勘探仪器”课题组与洛钼集团矿山公司协商,在矿山指定区域,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制的地震勘探装备,开展采空区高分辨地质情况调查。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条件复杂,且矿区采用完全露天开采,爆破采矿形成的围岩破碎层不利于地震波传播,在不影响矿山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地震勘探方法开展该地采空区调查面临诸多挑战。作为采空区综合治理重点单位,洛钼集团曾经尝试过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来进行采空区调查,但取得的效果均不太理想。考虑到矿区的现有地质特征、采空区的赋存条件等诸多因素,课题组充分调研并分析了前期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基础,综合地震波场高频激发、震动能量有效耦合以及地震信息的高保真采集等环节,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地震勘探采空区调查施工方案。经过初步的数据处理,并与通过其它手段得到的采空区信息进行比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后续工作正在进一步的沟通之中。
之后,院班子成员和老师们针对野外工作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野外实验工作很辛苦,但是从事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的研发工作只有通过野外试验才能提高系统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的能力,才能准确的掌握仪器工作状况获取详尽的科研资料来改进仪器和促进仪器的工程化。同时,大家也总结了野外工作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加强野外工作安全保障的制度和预案建设,保障每个野外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改善野外工作装备和工作条件等建议。
林君院长在总结时强调:从事野外工作要有不畏艰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要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承担国家项目就要承担责任,要想方设法完成项目的目标任务,我们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科研育人。余国友书记对所有野外工作的教师表示感谢,学院了解教师的科研任务都很重,希望大家今后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健康,祝大家及家人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