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座落在美丽而富有朝气的北国春城长春。该中心是在2002年成立的吉林省测控仪器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经过科技部综合评审, 2009年11月正式开始组建,依托于吉林大学。它源于上世纪50年代组建的原地矿部302地质仪器研究室,多年来,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仪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工程技术中心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探测仪器仪器的研制究与开发,针对地球物理探测仪器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的研究开发;构建我国地球物理探测仪器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地球物理仪器产品开发、检测、产品性能野外环境实验的基地。
中心人才队伍:
中心人员配备从工作性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方面综合考虑,组建了合理的人才队伍。其中,院士2人(双聘1人),教育部“”入选者2人,正高级技术职称人员38人,副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0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32人,46人先后主持过省部级以上和军工科研项目或产业化项目。目前,在本中心从事技术工作的有72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2名,工程技术开发人员35名,工程试验人员21人,管理人员4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180余人。
中心研发条件:
在“985工程”、“211工程”及吉林省的资助下,建设了工程技术专用实验室,目前中心拥有工程化研发与测试实验室12个。同时,工程中心已有加工设备、实验测试设备、对比标定、野外支撑装备等仪器设备,总值¥4500万元。同时,工程中心具备了独立的科研用房,有效使用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现有公用设施系统如水、电、暖、气齐全,符合中心试验要求,有效保证了工程中心研发、学术活动的正常开展。
科研优势:
在长期的研制开发工作中,中心取得了众多的地球物理仪器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种奖项,近5年来,获国家3大奖5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2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
近5年承担重要课题15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70余项。其中:863计划项目19项、支撑计划项目6项、重大专项2项、973项目:4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4项。
合作:
本着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中心重视与其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建立科研、生产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1)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合作
目前,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20多个科研单位和院校,建立了广泛和深入的科研开发合作。通过与它们的合作,定期开展不同技术主题的工作交流和学术交流,提高了科研力量和技术水平,拓宽了科研成果的应用范围。
(2)与企业形成产品转化平台
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加强了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2004年开始,与重庆地质仪器厂和北京地质仪器厂等多家企业,就研发成果产品化、人才培养等签订协议,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吉林大学为企业培养、培训、输送相关专业人才,优先向仪器厂转让科技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保障。
中心将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和相关产业政策为指导,面向我国资源探测技术与仪器装备长远发展需求,坚持自主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两个战略,围绕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地下军事目标探测三个主题,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