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吉林大学林君院士团队联合湛江湾实验室及中海油湛江分公司,首次成功实施国内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震源海上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具备了自主研发海洋油气勘探设备的能力,在海洋勘探领域取得重要的突破。相关情况被《湛江日报》大篇幅报道。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可控震源技术是一项颠覆性的海洋勘探手段,目前其核心技术仅被少数西方国家掌握,我国尚处于技术空白状态。从国外进口海洋勘探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油气信息存在安全隐患,制约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重大战略问题,自主研发相应的勘探设备,进一步捍卫国家海洋权益,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林君教授牵头组建海洋可控震源攻关团队,针对目前石油勘探企业所面临的低频能量不足和频带范围窄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2021年10月,林君院士与湛江湾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湛江首个院士工作站,向海洋油气勘探可控震源这一颠覆性技术发起“冲锋”。从第一台300公斤便携式小型震源,迭代改进为一台大型勘探设备,再升级为两台组合阵列式可控震源……年轻而充满斗志的科研团队,不畏高温酷暑,不惧风高浪急,跑遍了湛江大大小小的海域,四年磨一剑,他们的坚持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11月24日9时,海洋可控震源海上示范应用即将开始,数以千计的海底节点地震仪(OBN)被整齐划一地布放在海底。科考船操作间内,十余名科研人员紧盯屏幕。“成功投放!信号传输正常!”操作间内欢呼声一片。
可控震源输出监测数据与预期一致,海洋可控震源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和信号一致性。震源控制系统不仅可以精确地控制可控震源输出频率,还可以控制相位和信号强度,实现阵列组合激发效果。科研人员将采集到的地层反射信号,经过去噪、叠加以及反演等技术手段,进而精准绘制出海底地层结构等信息。
海洋可控震源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除了海洋油气勘探外,还可以应用于海洋低频通信以及移动目标监测等领域。该项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